头一次与他见面有点特别
这是一位介乎于中老年之间的男子:中等身高,体型有些消瘦,头发几乎全白,方正清秀的脸上,戴一副黑框眼镜,眉宇间挂着浅浅的、温和的笑容,斯文儒雅,颇有些书卷气。
听他叙述事情,理性中习惯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表情平静,但声调起伏,富于变化,好像文艺人士感性的表达。比方与人交谈,他喜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认真地注视着对方:得到的回答,若与之相符,他便会欣喜地加重语气、拉长声音赞许道:“对——!”这位言谈举止完全知识分子形象的老兄,给人的感觉,俨然是一位理工科的大学老师,或更像一位IT业的工程师。但其真正的身份,是一家印尼知名企业的老板——阿迪亚萨拉纳(PT
Aditya Sarana Graha)公司创始人。其印尼文名字:哈里斯·詹德拉(Haris Chandra),中文大名:张锦泉。不用说,他同时也是一位华社领导人——印尼广东社团联合总会新任总主席。头一次跟张先生见面的地点有点特别。
那是去年11月中旬,他打电话给印尼“广联”秘书长杨健昌:“健昌兄,我想请你和丁老师到雅加达乐天购物中心走一趟。先带你们参观商场里面的一个‘景点’,看看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谈一下有关广联和华社的工作思路……”彼时,张锦泉已代表印尼广肇总会,接替潮州籍侨领蔡裕资先生,出任印尼广东社团联合总会(简称广联)第六届理事会总主席,只是尚未举办就职典礼。
于是,健昌兄便和我驱车前往雅加达南区的那个购物中心(LG Lotte Shopping Mall, Jakarta Selatan ),采访这位印尼广联的新科主席。
走进商场,张锦泉先生正笑眯眯地站在那里。未及寒暄,他就指着一旁室内搭建的两条“街巷”——左边是日本街,右边是韩国街,里面分别设计布置了典型的日本与韩国店铺,各种日韩风情的装饰,还有美食摊位,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排着队进去观赏、拍照,人流涌动,热闹非凡。
张锦泉问我们:“有发现这两条日本、韩国街的经营卖点了吗?”
“就是让顾客在这里体验一把异国情调嘛!”我说。
“对——!但并不仅仅如此。”他兴致勃勃地补充道:“你看,他们让游客免费进入,任何人都可以只拍照或在过道里散步,而不必购买食物或饮料。可是单单出租日韩服装,供这么多人拍照留念,就不会亏本了。更不要说还有很多人,又会顺便在商场其他地方消费,整个购物中心就有得赚了。”
张锦泉告诉我们,这家大商场原本生意一般,自从2022年4月,在一层大厅采用了这种韩日概念,马上就活跃起来。到现在半年多了,生意一直都很旺。“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为了适应年轻人的兴趣和观念,进行了创新与变革!”这位广联主席话锋一转,把话题从这家购物中心,转到了他刚走马上任的印尼华社。“丁老师、杨秘书长,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喝咖啡,聊一聊这届广联应该怎样创新求变。”
听张锦泉先生这样一说,我明白了他为何要带我们参观这个乐天商场的用意。
印尼广联的来龙去脉
在讲述张总主席的故事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他领导的这个华社联盟。
我们知道,印尼华人上千万,如果按中国祖籍地划分,大体上福建人和广东人各占一半。几百年来,这两个省籍的华侨先辈背井离乡移居在此,本着“亲不亲,故乡人”的观念,自然就形成了各种乡侨组织。
最初成立的同乡社团,一般都冠以各自家乡所在州县的名义。比如:福建人的南安同乡会、兴安(莆田)会馆、福清公会;还有广东人的惠潮嘉会馆、潮州乡亲会、广肇会馆等等。
这种地缘性的社团,成员之间操同一种方言,遵循同样习俗,大家聚在一起抱团取暖,彼此便有了亲切安全的舒适感。
到了当代,印尼这些同乡机构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始以省籍为单位组建联合体。道理很简单:对内——华人社会有一些诉求找政府交涉,社团太过松散就形不成合力,无法一呼百应。对外——每次组团去海外或回中国参加有关活动,总不能几十个同乡会打着各自旗号一哄而上,必须有个联合机构加以统筹。
于是,2007年11月,印尼广东社团联合总会(简称广联)便应运而生。
说起“广联”,顾名思义,印尼广东籍华人社团联盟是也!属于该国地缘性华社的一个超大联合体。成员包括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广肇总会、潮州乡亲公会、海南联谊总会等四大民系的社团机构。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印尼“福联”,由雅加达17个福建省籍的同乡会组成,全名叫做印尼福建社团联谊总会,功能及性质与广联大同小异。印尼广联成立16年来,每三年换届一次,由上述四个群团组织中的客联、潮州、广肇等三大华社轮流坐庄,推举代表人物担任“盟主”(海南总会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主动提出只加盟而不掌舵)。在此期间,客联总会的叶联礼、潮州总会的曾国奎、广肇总会的谭栢叶、客联的叶正欣(已故)、曾季瑾(已故,曾经接替先他逝世的叶正欣担任广联总主席,完成了第四届的任期),还有潮州总会的蔡裕资等几位大佬,先后执掌过这个联合总会。历史上,任何一个重量级的华人社团,都聚集着一批“精英人物”,包括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和热衷公益的骨干。而要成为此类华社当家人,首当其冲,必须事业有成,自身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还要拥有较为广泛的政商人脉,以及较高的公共事务参与度。否则难以服众,就无法协调各方、领袖群伦。
印尼广联也是如此。历任总主席,大多是知名工商人物,与政府不同层次的官员,甚至包括国家首脑保持着密切关系,从而使该社团成为提高华族声誉、维护同胞利益的重要力量。
2022年11月,由潮州总会坐庄的广联第五届理事会任期届满,按章程将由广肇总会轮值担纲。经广肇同仁和黄一君主席等乡贤巨头推荐,69岁的张锦泉接任广联总主席,并牵头组建广联新一届领导机构。
两个月后的2023年1月11日,印尼广东社团联合总会第六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在雅加达太阳城隆重举行。华社大佬及政商名流欢聚一堂、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周侃公使、蔡志烽参赞兼总领事莅临到会,并代表陆慷大使向新任张锦泉总主席及广联新一届理监事表示热烈祝贺。
周侃公使在致辞中评价说:“多年来,在历任总主席及理监事的带领下,广联在薪火相传中始终不忘初心,持续发展,积淀起广府潮汕客家海南四大族群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共创华族与友族福祉不断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更为促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中印尼的友好往来与互利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晚,在两位前总主席曾国奎、谭栢叶(下图左二、左一)见证下,张锦泉从第五届领导人蔡裕资(左三)手中接过广联大旗。2021年6月,印尼楠榜一家印尼文媒体RadarLampung,在一篇介绍张锦泉的报道中写道:阿迪亚萨拉纳企业( PT. Aditya Sarana Graha )创始人哈里斯詹德拉——中文名张锦泉,是一个聪明人,他既传统又现代,既现代又传统。
张锦泉夫妇与子女孙辈外出度假的合影。
记者同他打交道,无论是坐在他的白色宝马车里,还是在他最喜欢的餐厅一起吃饭,他都不会错过经典的至理名言。哈里斯坚持中国古代圣人孔子的教义,记住了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许多名言,最喜欢的是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在他看来,人类不应该只关心自己,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我们在被骗时感到受伤,那就永远不要说谎。如果我们在取得成功时感到高兴,那么也支持他人取得成功,而不是故意贬低人家。”他强调指出。为此,哈里斯在经营事业和日常生活中,始终努力践行孔子哲学中的“仁、义、礼、智、信”五项原则——慈悲,忠诚,正派,智慧,可以信赖。也不要忘记“kei-ten ai-jin”(敬天爱人),这是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稻盛和夫的思想。诚如这位印尼记者的评价,张锦泉身上确有某种“矛盾”的特质。
一方面,他是个追求时尚的人,生活精致,讲究品味,意识超前,网络流行的新词随口就来,即使面对年轻人也不遑多让。他在雅加达安卒(Ancol)海边的别墅,摆满了各种现代派的绘画和抽象的雕塑,每有朋友到访,他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热心讲述那些作品深刻的寓意,但大部分客人(包括笔者在内)仍是不明就里。
张锦泉与笔者在其家中陈列的艺术品前。
另一方面,他又满脑子传统观念,骨子里渗透着儒家思想,多年担任印度尼西亚孔教最高理事会副主席。他信奉《论语》等四书五经,强调“知行合一”,为孔教会主办的活动四处宣讲,不遗余力大声疾呼:“美德的威严催生敬畏,美德的辉煌催生明朗”。
图为2017年10月,张锦泉率印尼孔教最高理事会代表团访华,前往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交流时以传统礼仪与冯哲院长互致问候。
张府那幢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宽大豪宅,平时只有张锦泉和太太两个人居住。但这位喜欢喝洋酒的男主人,也像无数生活在中国的祖父一样,渴望三代同堂、含饴弄孙的家庭氛围。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住在外面的儿子媳妇只要因为外出旅游或别的原因没有回来探望,他便忍不住冲着夫人大叫:“你快打电话给他们,如果再不把孙子带来让我老人家高兴,我就从这栋别墅搬走,儿孙不来,我们两公婆要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性格与情感存在着多重性。但是像张锦泉这样集现代爱好与传统理念于一身,且反差如此鲜明的,并不多见。成长的印记
张锦泉祖籍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祖父早年下南洋来到印尼,定居在南苏拉威西首府望加锡。1953年张锦泉在这座城市出生,就读当地左派华校清华中小学,“从小最熟悉的一首歌就是《东方红》”。
1966年他刚上初中不久,华校即被关闭,后来搬来雅加达改读天主教印尼文学校,但从小在华校打下的中文功底和长辈的教诲使他终生受益。当然天主教学校也没有白念,班上有个女同学杨梅花,福清人,温柔娴静,住家就在学校对面。梅花的父亲开一间店铺,张锦泉时常从店里拿货寄到外埠,做点小生意。一来二去,钱没赚多少,但是“赚”到了店主女儿的芳心,杨梅花同学就变成了小张的太太。
我小时候在望加锡,祖父是当地广肇会馆的理事,对同乡公益很热心。那时候华侨婚丧嫁娶一般上都由会馆派人帮忙,特别是老人去世,都要埋在各自同乡会购置的义山。记得有一次两个同乡长辈来家里和爷爷谈天,听说其中一个人还没有加入广肇会馆,爷爷和另外一个人就很吃惊:“啊呀!你不是会员,将来死了怎么办!”——我那时就记住了,原来会馆这样重要!笔者在江门市政府网站还到这样一则消息:
2018年11月,印尼华贤张锦泉先生到沙冈侨联中心寻求帮助,表示想找回自己“素未谋面”的祖屋。在寻找祖屋的过程中,在沙冈侨联中心的牵线下,张锦泉走访了父亲当年捐资建设的学校。得知家乡正在筹建氏族祠堂时,他捐建了祠堂牌楼,传承乡情。
谈及长辈的影响,张锦泉告诉笔者:
我还记着爷爷经常说的一句话,“钱生胆,饭生力”。哈哈!长大后我明白,简单六个字,真乃至理名言。任何人,不吃饭就没有力气,没有钱就没有胆子混江湖。当然任何事情也不是绝对的。
那时候,我父亲做“水客”,不是回中国帮人带钱带书信的那种,而是从望加锡到雅加达办货。他每次来椰城都会带小礼物给我们小孩子,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给我买的《三国演义》小人书,一套60本,从第一本《桃园三结义》,读到诸葛亮去世的《五丈原》,还有最后一本《三国归司马》,不知看了多少遍,简直如痴如醉。后来接触到第四任总统瓦西德,才知道他对中国的《三国演义》也是挚爱无比,滚瓜烂熟。所以他对我们华人那么好,这就是文化融合的力量!1971年,张锦泉与家人从望加锡移居雅加达。有关他的创业经历,印尼媒体曾这样报道:为了生计,他和三个兄弟姐妹开始了各种奇怪的生活。记得在刚踏入商海时,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免不了碰到胡搅蛮缠的店家和主客,经常为五万卢比的交易和人斗智斗勇。”
年轻时的张锦泉。
哈里斯(张锦泉)最初从事铰链、螺丝刀之类的小五金生意。1978 年,他的业务开始增长,但正赶上印尼货币大幅度贬值。哈里斯第二次输了。不过,他没有放弃。五年后,即 1983 年,哈里斯再次崛起:创立 PT berana Aditya Sarana Graha公司。专注于生产销售卫浴设备,妻子在簿记和财务方面提供协助,注重专业精神,也讲究亲情原则。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公司发展迅速,从开始雇佣的12名员工,增加到1043人。产品也从卫浴设备扩展到家用电器,然后又在雅加达北区建造经营了一座哈里斯顿商务酒店。
如今的Aditya Sarana Graha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建筑材料和家用电器制造、进口、分销和物流企业,上千个产品种类,拥有19个分支机构和13座仓库,并在印尼各地设立了37个服务中心。
早在2005年,当地传媒便报道过张锦泉和他的企业,其中有媒体采用了下列醒目的标题:
Sukses dengan mempertahankan nilai-nilai luhur Tiongkok
翻译成中文就是:以维护中国高尚价值观获得成功
2022年6月28日,马来西亚与国际联盟 (IBA) 联合主办第二届“白手兴家——东盟华人杰出奖”评选活动,印尼华商张锦泉荣获“东盟华企卓越表扬奖” 。社团经历与新思路
应该说,今年1月就任印尼广联总主席,是张锦泉第一次以重量级华社主角的身份登台亮相。但实际上,他是1998年苏哈托政权下台之后,印尼华人社团开始重建,并得以复苏的最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
1998年5月,印尼发生了一系列针对华人的黑色五月暴乱,在当时排华的社会背景下,华人中的一批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冒风险下决心进行串联活动,积极重建华社,要把华人团结起来,致力于争取长期以来华族被歧视被剥夺的应有权益,明确提出华族应在政治、社会和文教方面与主流族群一样,享有平起平坐的相同地位,和参与共同建设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时年42岁的长友集团总裁黄一君,和45岁的本文主人公张锦泉,正是这批有识之士中最年轻的两位。
张锦泉回忆说:“五月暴乱发生时,我站在南区公寓的高楼上,看到北区唐人街上空浓烟滚滚,心里悲愤难平。这个国家必须改变,而我们华人也必须组织起来!”
当时,以著名药剂师和制药企业家汪友山先生为首,联络黄德新、张庆寿、许天堂、陈 清 禄、黄Gilbert、张泉盛、黄一君、张锦泉等17位创办人一起,奔走呼号,发动各界志同道合的华贤,于1999年2月5日在雅加达正式成立“印尼华裔总会”(INTI),汪友山被推选为首任总主席。而华裔总会成立之前,黄一君和张锦泉已经作为先锋大将的“八人团”成员,跟随汪友山、张庆寿、黄德新等前辈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华社走访取经,学习当地华裔如何在多元种族社会中保持族群和谐,以及如何培养华人同胞的团结精神。
图为1999年初,印尼华裔总会17位创始人中的八人代表团在新加坡社团访问时留影。从左至右:黄一君、黄德新、黄Gilbert、汪友山、许天堂、张庆寿、张泉盛、张锦泉。
史料记载:这17位华裔总会的创办人,清醒认识到印尼的“华人问题”,乃是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成为印尼民族进程史上的负担。因此,该会在1999年4月10日发表的成立宣言中庄严宣布:印尼华裔总会的宗旨,是要全面和彻底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印尼华人问题,并与我国全体族群一道,在全球化的新纪元,重新建设一个与世界先进民族并肩共进、一个更先进和更有竞争力的、走向进步公正和繁荣富强的新印度尼西亚。时值今日,印尼华裔总会已成为该国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华社之一,有80多个分会遍布华人聚居的县市。25年来,该会在争取华人合法权益方面取得成果;在保送非华裔优秀子弟前往中国留学、赈灾扶贫、灾后重建、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彩虹助学、发展华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深获好评。
回首当年,华裔总会和印华百家姓协会等社团的率先成立,不能说是石破天惊,但至少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有力带动了华社的复苏。而张锦泉等人先驱式的行动,已经载入史册,成为他们一生的光荣。
在此之后,他与华社结下不解之缘,除一直担任华裔总会的副总主席,还相继担任了广肇总会、孔教最高理事会、跨宗教和平委员会、龙狮总会和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等多个社团的副总。二十多年来,他的身影始终活跃于华社的舞台,从来不曾缺席。
现在,当他做了印尼广联的总主席,由配角变成了主角,面对华人社团普遍存在的骨干团队青黄不接的现象,他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在张锦泉看来,广联走过的历程,顺应了海外华社趋向联合,携手发展的潮流。特别是对接与会员单位祖籍地——广东省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一向都是广联会务的重中之重。“自本届理事会就职,全世界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也于去年年底放开管控、全面开放。对海外社团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局面。待条件成熟,我们将大力组织印尼广联成员,恢复前往广东等地的考察交流活动,互通有无,推动商贸往来,让彼此之间的合作再度“火”起来。”“要解决后继无人的当务之急,我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大刀阔斧,革故鼎新,尽全力加强广联的青壮年工作!”
2022年11月,张锦泉在印尼广联总主席交接仪式上发表演讲。
“老一辈创办华社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活动中心。他们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我们这一代人再做几年,也终将隐退。这是一般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的下一代由于接受当地教育,对族群文化生疏,他们的社交圈已不局限在华人社会内,对参与华社缺乏兴趣,并且很多人不懂中文,华社面临断层的危机。因此,输入新鲜血液保持社团活力,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所以我们在社团事务决策中,不仅要虚心听取元老们的意见,而且要注意倾听中青年理事的心声,鼓励他们献计献策,把华社舞台的聚光灯对准年轻人,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还有一点十分重要,为适应当代新经济发展的形势,有实力的理事应该出面,帮助改善提高同乡子弟的经济地位,让年轻一辈多一个靠山。为此,本届广联已经成立了一个全新机构——国际商贸部,清一色由中青年组成。令张锦泉感到欣慰的是,他已经成功说服广联几任领导人和工商大佬,动员各自的子女率先加入这个国际商贸部。“这些人虎父无犬子,家族事业基础雄厚,熟悉信息技术,有国际沟通能力,个个身怀十八般武艺。只要我们创造必要条件,放手让他们去做,把广联平台整合的商机提供给他们,拨云见日,未来可期!”当然,印尼华社面临断层的困境,有其过往历史形成的根源,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但张锦泉对于广联饱满的热情和信心,也正是来自于过往打拼的经验。“无论如何,我总是相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每一任主席和理事会都是在做继往开来的工作,我这一届总主席必须要有自己的担当,踏踏实实干几年,薪火相传的事业就算不能博得满堂彩,还有下届领导接着干,年轻一代接班的问题也一定会有所改观。”“我特别欣赏中国人讲的一句话:‘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他微笑着笑加重语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我就夙愿以偿,心满意足。